近年来,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新场村立足资源禀赋,通过党建引领,按照“建基地、延链条、聚集群”的总要求,大力培育发展食用菌产业,壮大村集体经济,促进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。
岑巩县水尾镇新场村黑木耳基地,村民忙着整理土地、搬运、摆放黑木耳菌棒。
近日,在岑巩县水尾镇新场村黑木耳基地,20多名村民忙着整理土地、搬运、摆放黑木耳菌棒,现场一派热闹繁忙的劳作场景。
“我在家里带孙子,又做不了其他的,来到这里务工,每天也有七八十元收入,村里搞这些产业,我们有活做,有钱赚,感觉挺好。”水尾镇新场村村民朱菊珍说。
据了解,今年以来,新场村按照“一村一品”发展规划,以“党支部+合作社+公司+基地”的组织方式,在巩固发展香菇种植的基础上积极引进黑木耳种植,带动周边村民增收,扩宽增收致富渠道。
“黑木耳适应生长的海拔是在500到600米左右,新场村是比较合适的。种植黑木耳最关键的是水资源,新场村水资源也非常丰富。”新场村木耳产业技术员周绍清说,在前期制菌棒技术方面比较复杂,到后期下地以后比较简单,基本上农户都能做。
借助东西部协作帮扶资源,近年来,水尾镇新场村依托贵州思淼菌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、技术及市场,建成食用菌大棚125个、冷库一座,不仅逐步构建起了食用菌产销一体化经营模式,也让周边群众在制作菌棒、管理基地、采收菌菇等环节就近就业,共享产业发展带来的“红利”。
据水尾镇新场村党支部书记黄俊榜介绍,新昶合作社种植木耳项目32万棒,每一棒预计有干品2两,根据现在订单价格,每棒产值约5.6元。除去菌棒和其他支出,一棒可以赚1元钱,32万棒纯利润可达到32万元。
目前,新场村种植香菇180亩,种植黑木耳40亩,今年预计可实现总产值600余万元,带动周边群众务工8000余人次。